发布时间:2025-10-15 17:02:28    次浏览
着眼打造政务新优势的简政放权“组合拳”,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率全市之先,全面推行“三单一网”改革,收回政府“闲不住的手”、放活市场“看不见的手”、补强社会“自治之手”,加快了有限、有为、有效的现代政府建设进程。用“权力清单”削自己的权、割自己的利。针对以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非行政许可事项清理过程中出现的行政审批事项边减边增、明减暗增等问题,赣州经开区在全市率先编制了《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权力和服务事项清单》(简称“权力清单”)。整个清单编制经过清权、确权、减权、配权、晒权、制权六个过程,共理出32个区直(驻区)1849个职权事项。其中,对减权,提出了取消、转移、下放、整合“八字加速措施”,明确没有法律法规依据、区内红头文件自行设定的权力,一律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除确需保留的调整为行政许可外,一年内一律取消;能够交给市场、社会或行业组织的,一律转移,由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的经济社会事项,一律下放管理;确需保留的多项职权,工作内容相同或相似,原则上予以整合。同时,坚持把推行权力清单制度与“新三定”方案实施结合起来,目前正根据部门权力的调整变化,调整优化区党工委、管委会内设机构设置。用“负面清单”收政府的“手”、放市场的“脚”。为让政府把更多精力放在“掌舵”上,让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都来“划桨”,赣州经开区借鉴上海自贸区等先进经验,先在“4+1”主导产业方面率先试点开展外资投资和内资投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试点工作。总结试点经验后,全面落实“非禁即入”原则,采取部门梳理提报、法律顾问团审议、党政联席会议审议讨论的程序,建立起《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外资投资准入和内资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简称“负面清单”),以此制定统一的禁止投资产业和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其中,明确列入禁止的,一律不得准入;列入核准的,需按照规定报送有关项目核准机关核准后,方可准入;未列入目录的,一律由企业自主决策,政府不再核准。目前,相关单位还结合简政放权、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工作,编制出具有单位职能特点的“负面清单”,让全区市场的“脚”迈得更开、更加有力。用“责任清单”促政府当“交警”、管“红绿灯”。严格按照“依法监管、权责一致、动态监管、公开透明”的原则,确定涉及市场经营主体的各种行政审批后续监管事项,明确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监管职责,规范自由裁量权,严格按照法定职权和上级授权,对确定的监管事项逐项列出,以此编制《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场主体监管清单》(也称“责任清单”)并向社会公开,防止监管缺位、失位甚至选择性监管。目前,区直(驻区)相关单位正对照“责任清单”要求,建立起分类监管制度,有的明确对诚信较好的企业减少监督检查次数,而对诚信较差或违规违法的企业要记录在案,坚决予以严惩。有的明确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部门将通过常态化抽查,重点监管企业是否严格按承诺的标准、设计的要求开展施工,发现不按承诺施工及其他违规、违法行为的,视情发放整改意见书并依法、依规进行处理。一些需要制定标准承诺书的部门,正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强制性规范的要求,全面具体地制定标准承诺书,确保每一条款都具体、明确、操作性强,不能笼统表达、“中看不中用”。用“政务服务网”让政府既“瘦身”更“健身”。坚持在用“三张清单”框定政府“体型”的同时,用“一张网”引导政府在“瘦身”的同时更加“健身”。 “一张网”,即用互联网思维对传统政府治理方式进行全方位改造与重塑,让今后老百姓要跟政府发生关系的事,都可以在这张网上办好。目前,赣州经开区已决定高标准建设市民中心,在建成的区——镇(街)——村(社区、企业)三级级联动服务网络的基础上,结合智慧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审批业务办理平台和行政权力事项库、审批办件信息库、电子监察为一体的服务网建设,形成区——镇(街)——村(社区、企业)三级“一张网”架构。通过办好这张网,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促进行政权力规范运行,加快服务型政府打造,让政府的权力运行更高效、服务群众更便利、预防腐败更给力。